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制造”找差距
“中国制造”找差距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如果和10年、20年前相比,中国企业在各方面都有了惊人进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了出去,见多了识广了,学习和创新能力也都在不断提高;如今的“中国制造”已经让世人刮目相看。然而这些是否足以说明“中国制造”已取得优势?低价格、低附加值的传统战术能否赢得国际竞争新挑战?在2010年国际国内都强调转变发展方式之际,人们期待着“中国制造”实现完美转身,为此,不少中国企业已开始审视自己的不足。
核心技术是“短板”
在不久前结束的德国汉诺威信息及通信技术博览会(简称汉诺威IT展)上,有350多家中国企业参展。
参加本次展览的交换机、路由器生产商——深圳市普联技术有限公司国际业务市场经理刘科伟谈体会时说,中国内地IT企业在核心技术和品牌上与国际先进同行存在很大差距。在技术层面,IT行业核心技术掌握在欧美国家手中。例如普联产品所用的芯片、解决方案,大多是美国公司的。中国内地企业买来,基于别人的技术进行二次开发生产相关产品。华为和中兴等中国企业在通信领域创出了自己的品牌,“但这样的公司还是太少”。
在国内电子书市场一家独大的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外销售部总经理柳军认为,多年来,许多中国内地IT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最底层的“生产代工”环节,增值能力低,抗风险能力也低。能够通过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形成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的中国内地IT企业还太少。
汉王科技董事长刘迎建也坦陈,一些美国商家展出的电子书技术,汉王还暂时达不到,这就要求汉王必须加大人才的培养和招聘力度,推动产品的持续创新,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最终胜利。
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今年初参加了美国拉斯韦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他对笔者说:“(我们)最大的劣势,就是我们的积累时间短,我们的技术、人才和资本积累时间都短,这在竞争中就处在劣势,而且是很明显的劣势,”他说,“这就要求企业很好地统筹现有资源,投入到最有产出价值的地方,从而把劣势消除掉。”
对国际市场认知度不够
笔者在汉诺威IT展采访时感到,中国内地参展商已普遍认识到向提供服务产品和解决方案转型的趋势性和迫切性,但这一升级受制于诸多障碍。
汉王科技的柳军认为,中国内地许多企业对国际市场需求了解不够透彻,对国际市场认知度不够深。中国内地很多成功企业领导者是研发出身,做技术和产品。而国外,成功企业领导者许多是管理出身,是战略家。“中国不缺工程师,缺的是策略、系统整合、营销等方面的人才,”柳军说。
以电脑机箱、电源为主打产品的金河田实业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经理赵华在展会上对笔者说,语言是中国内地企业做服务产品的一大障碍。他说,提供服务产品,发现问题,找到问题点,清晰表达说服他人,都离不开语言能力。印度拥有发达的软件业,离不开英语的普及。只有实行本土化策略,文化和语言才能不再成为障碍。
笔者在本次展会中国参展商比较集中的17号馆看到,电脑周边产品和消费类电子产品依然是中国参展企业的主打产品。此外,也有少数收银机、验钞机等金融类产品以及通信类产品中有中国企业的身影。但在本届展会“互联的生活”、“绿色IT”等重点展示区,依然没有中国内地企业涉足。对此,不少中国企业承认,由于语言、文化以及企业结构等方面的限制,在国际趋势认知、国际市场战略,潮流引领方面,“中国制造”仍有差距。
企业品牌国际知名度有待提高
美国消费电子协会高级副总裁奥克斯曼日前对笔者表示,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一大劣势,就是他们在全球的知名度还不够高。
对于差距,中国企业其实也有清醒的认识,金河田实业有限公司的赵华说,近些年,参加国外大型IT展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然而与海外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在工业设计方面有所欠缺,包括产品外观设计、包装设计、市场营销设计。赵华说,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要注重品牌形象、提升产品形象。
今年1月,联想集团首席执行官杨元庆参加了美国拉斯韦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他对笔者说,相比欧美日韩一些消费电子巨头,联想等中国厂商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确实略逊一筹。“我们的劣势就是品牌问题,这个要慢慢弥补,聪明地弥补。我们的策略就是创新,通过创新打动市场、打动客户,让它们帮助联想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则认为,认识到这种差距后,中国企业更应该抓住时机,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而在企业国际化的进程中,打造一支好的海外团队至关重要。同时,企业必须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建立企业在海外经销商和消费者中的信用,以此提升品牌的美誉度。
周厚健预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未来10年,将有一大批中国企业由“中国名牌”跃升为“世界名牌”。